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17年5月5-7日,2017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国际学术论坛暨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美丽的杭城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结直肠癌多学科个体化综合诊治和MDT规范推广”为主题,根植于国内结直肠癌治疗的实践,着眼于国际最新前沿动态,着重探讨结直肠癌治疗中最有争议的热点,旨在为所有致力于结直肠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在会后,我们有幸采访了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张苏展教授,为我们解读了他对于结直肠癌多学科个体化综合诊治的理解以及在结直肠癌MDT规范推广方面的经验。
结直肠癌是临床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后生存期 可达三年以上。近几十年来,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有了很大改变。以往针对结直肠癌患者仅有手术这一单一的治疗方案,而目前一代、二代、三代药物,一线、二线以及三线方案不断涌现,原来单纯化疗无效发展到后来的有效化疗。靶向治疗药物也应运而生,例如二线、三线靶向药物瑞格非尼已批准上市,很快其它药物也会将批准上市。部分肿瘤治愈率较高、治疗手段也较多,综合以及交叉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合理安排治疗顺序应该成为临床肿瘤专家着重考虑的问题。临床研究证实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同时采用多种治疗手段,患者获益并不明显。例如: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同时选择两种靶向治疗药物或强烈持续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临床上应考虑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好的治疗效果。基于这些特点,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讨论模式变为极为重要。
国内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肿瘤中心已经有多年开展MDT的工作经验,各地方经验不尽相同。为此,张教授提出了“四个固定”这一重要的理念,即由学科带头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招集固定肿瘤专家针对固定病例进行MDT综合讨论。其中固定病例尤为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都需要进行MDT,例如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措施相对较为简单,通过单一外科手术治疗即可达到治愈效果。而临床相对较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显著,更适合将其作为固定病例进行MDT讨论。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将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病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根治术后首次复发的病例列入结肠癌固定MDT讨论病例。此外,MDT讨论的时间、地点及专家均需固定不变,应将MDT治疗模式作为常规工作,而不是为了教学或解决疑难问题时进行临时MDT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模式推广的政策,例如2015年国家卫计委为了响应国家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推广癌症治疗规范化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科技创新中心将结直肠癌MDT作为科技项目进行推广,希望通过推广结直肠癌MDT经验将MDT运用到更多肿瘤领域当中。2016年-2017年在全国选定了示范医院和推广医院,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增加和推广医院数量,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最终在医疗一线推广MDT治疗模式,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