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第五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会议纪要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7/27 16:42:08  浏览量:2598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第五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 (The Fifth AsiaPacific GIST Experts Meeting)于2015年10月16日在中国台北成功召开

  第五届亚太地区胃肠间质瘤专家会 (The Fifth AsiaPacific GIST Experts Meeting)于2015年10月16日在中国台北成功召开,会议围绕胃肠间质瘤(GIST)基础、临床研究、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广泛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该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参会。韩国峨山大学的Yoon-Koo Kang、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岩冰教授及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陈仁熙教授应邀担任大会主席。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岩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波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徐皓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寇有为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赵岩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海波博士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参与了专题演讲、经验交流、热点问题讨论等环节,分享了我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赢得了国际同道们的高度评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周岩冰教授

 

  诺华公司肿瘤亚太北非区域医学部Alexander Delgado博士做了题为“Overview of emerging and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s for GIST(GIST新型及试验研究概括”)专题演讲,他系统回顾了GIST靶向治疗历史,对新型分子分型指导下的新药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提出难治性GIST是目前临床重大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制剂、调整治疗策略;就现有多个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及其系列基础、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联合药物治疗有望克服难治性GIST异质性所致耐药问题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

 

江苏省人民医院 徐皓教授

 

  这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我国近年来GIST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展示和专家讨论得到与会同道的高度评价。江苏省人民医院徐皓教授代表他们的团队做了题为“Significance of monitoring imatinib concentration in GIST patients(GIST患者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经验介绍,首次提出中国人服用伊马替尼400 mg/天血药浓度范围在600~1600 ng/ml的结果,影响因素包括白蛋白浓度、肌酐清除率以及既往胃大部切除术等,其中胃大部切除可以引起伊马替尼药物浓度降低。该研究中六例因为严重药物副作用难以耐受400 mg/天的患者服用300mg/天药物谷浓度超过1100 ng/ml。每天服用400 mg/天和300 mg/天血药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

 

  另外他们也展示了依据国际规范所进行的复发转移GIST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及肝转移灶射频治疗等综合处理患者的受益(OS)明显好于手术/射频治疗后再进行伊马替尼治疗及单纯伊马替尼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波教授

 

  基因型检测对进展期GIST伊马替尼治疗后远期结局可造成影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张波教授做了题为“Very high risk GIST: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reatment exploration(极高危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探索)”的经验分享。张波教授通过几例巨大胃肠间质瘤的病例引出对现有GIST危险度评估系统不足的思考,并提出GIST存在极高危这一概念(复发率>80%)。 该汇报指出,临床工作者掌握GIST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本质,掌握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极高危险GIST及晚期,应实行个体化治疗。该报告赢得了入会专家的赞誉。

 

  日本大阪警察医院的T Nishida教授做了“Overview of the ongoing RESET study in Japan:its rationale and schema-Regorafenib as second line therapy for GIST(IIT)(日本正在进行的RESET研究报告:瑞格非尼作为GIST二线治疗IIT研究的机理和概要”专题报告。该研究为单臂开放II期临床研究,研究采用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瑞格非尼(Regorafenib) 作为二线药物,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该研究的纳入标准包括年龄20岁以上的不能切除或复发GIST,伊马替尼耐药,未接受舒尼替尼治疗。治疗前要使用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患者组织继发突变、血液肿瘤DNA检测(BEAMing法)。Nishida教授同时简单介绍了在伊马替尼失败后的进展期GIST中瑞格非尼对比舒尼替尼的2项小型IIT研究,以及野生型GIST 新药治疗的相关研究。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T. Takahashi博士分享了“The significance of genotyping of GIST : Validation study and present status in Japan (GIST基因分型的意义:验证研究和日本现状)”报告,指出继发性基因突变是GIST治疗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生物学事件,应依据对KIT外显子13、14、17及18突变检测,确定诸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尼罗替尼等二线药物敏感性的依据来指导临床实践。

 

  和检测循环血流蛋白类标记物相比,ctDNA的检测更灵敏,很少出现假阳性,可跟踪肿瘤的消失、扩散和复发状态。该技术只需从受检者体内抽取外周血,根据血液中是否含有某种肿瘤特异的游离DNA及数量的多少,精准地判断相应基因突变频率,达到早期筛查、监控、监测疗效的目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用药监控、预后判断等作用已经得到多个研究的证实。来

 

  自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的郭鸿晖博士(Richard Hong Hui Quek)做了“ An NGS assay strategy with FFPE and ctDNA to determin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utations across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subsequent recurrence/prog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localized,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GIST (采用NGS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及循环肿瘤DNA策略对初始确诊及复发/进展GIST原发和继发基因突变判断)”报告,详细介绍了BEAMing技术,通过检测瑞格非尼治疗复发转移等难治性GIST患者循环DNA经验,认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有效判断GIST患者血液肿瘤基因突变,其意义在于预测GIST手术后患者复发风险、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判断肿瘤复发、监测早期耐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叶俊男(Chun-Nan Yeh)教授也介绍了“Liquid biopsy for GIST patients harboring exon9 mutation:a pilot study (外显子9突变GIST的液体活检技术)”,他们的研究表明,液体活检技术和传统组织学活检基因突变判断的效能相当,能够有效诊断复发GIST,同时检测循环肿瘤DNA浓度可以对治疗有效性进行评判,循环DNA浓度可以反映患者症状前期改变。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邱海波博士

 

  GIST靶向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新药研发一直是该领域热点之一,其中HSP90AA1抑制剂NVP-AUY922可以通过两种蛋白酶体和自噬介导通路增强GIST细胞突变的KIT降解,可有效抑制 c-kitnullGIST62及GIST48B细胞增长并引发细胞凋亡。来自台湾国立健康研究所的蒋奈蓉(nai-jungchiang)博士报告了AUY922 治疗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耐药或失败GISTII期临床研究(TCOG2211)结果,AUY922能够在既往反复接受治疗的GIST患者显现出温和的抗肿瘤活性,PETCT代谢反应并不能完全诠释肿瘤大小的控制;在其报告中眼毒性出乎意料地高,其机制将进一步探讨。视觉障碍是药物减量或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可影响AUY922长期治疗效果GIST。她们发现mTOR抑制剂和AUY922体内协同效应,可能减少AUT922剂量,从而降低眼毒性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提高AUY922在胃肠GIST治疗指数。

 

  韩国峨山大学医学院Min-Hee Ryu教授介绍了韩国进行的KENEDI研究结果(A phase II studyof imatinib dose escalation to 800 mg/day in Asia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or unresectable GIST harboring KIT exon 9 mutation(转移及无法切除KIT外显子9突变患者伊马替尼逐渐加量至800 mg/天治疗经验,开放、单臂、II期临床研究)。采取伊马替尼剂量序贯递增,从初始400 mg/天,4周后增量600 mg,再4周后至800 mg/天。研究指出伊马替尼剂量递增作为外显子9突变晚期GIST的治疗方案,其疗效、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患者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浓度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本次专家会议基于亚洲地区特点,就GIST分子分型、基因突变的检测、复发难治性病变治疗策略、药物选择和应用诸多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达成了新的专家共识,这对建立具有本区域特色的GIST治疗指南,引领该领域GIST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均有划时代意义。

 

  (周岩冰、张波、徐皓、寇有为、赵岩、邱海波、叶丽萍、尹燕申共同执笔)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肠间质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