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连续第二年以线上虚拟会议的形式召开,在这一肿瘤学盛会上,我国学者贡献了多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研究,其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孙惠川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以患者基线核磁共振影像组学特征,预测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性”研究入选年会壁报展示环节。《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对该项研究进行了介绍和点评。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研究背景
仑伐替尼+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有效,但目前尚无生物标志物能够预测联合治疗的应答率,因此研发一种在起始治疗前可用的预测方法,将带来极大临床益处。
研究方法
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2021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仑伐替尼+PD-1抑制剂一线治疗,且至少接受过一次影像学评价应答的患者,其中肝内肿瘤应答每2个月(±2周)使用改良版RECIST标准评价一次,肝内最佳应答评价为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被定义为影像学缓解患者,而病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患者属不缓解患者。研究从基线磁共振增强的动脉期和延迟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radiomics features),并使用LASSO模型进行特征选择,以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约登指数最大化确定最佳的截断值(Cut-off Value)。
研究结果
在96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中,50%(n=48)属于影像学缓解患者,全部患者被随机分至训练队列(n=72)或验证队列(n=24),患者基线特征如表1所示。研究者共提取到2420条影像组学特征,并经min-max标准化。训练队列中组内相关系数≥0.80的特征被纳入LASSO模型(见图1),其中磁共振增强动脉期和延迟期各有5条特征被判定存在显著性,用于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用于训练队列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971(P<0.001)、97.2%、97.2%和97.2%,用于验证队列时上述数据分别为0.778(P=0.010)、75.0%、91.7%和58.3%(见图2)。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图1、影像组学特征选择
图2、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仑伐替尼+PD-1抑制剂有效性的ROC曲线
研究结论
从患者基线核磁共振检测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有望作为仑伐替尼+PD-1抑制剂起始治疗前预测疗效的方法。
研究者说
我们开展这项研究,其实是被临床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所启发。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是在中晚期才被确诊的,生存率一般比较差,但最近两三年肝癌系统性治疗和局部治疗发展迅速,患者肿瘤缩小甚至降期也比较常见,起到了转化治疗的效果,为外科手术根治、带来患者长期生存提供了机会,但手术时机也需要把握。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从一张片子上提取1000-2000个影像组学信号,类似基因组表达谱的研究,影像组学信息往往比肉眼更加精准,所以我们的这次研究,才使用影像组学信息预测HCC患者的治疗效果,从初步数据来看这个方向是可行的,我们正在继续研究积累更多病例,并开展多中心验证工作,希望这一结果能为肝癌诊疗医生们提供新的工具,也呼吁全国同行们积极参与到多中心验证研究当中。
本次研究中我们医院实力出色的影像科功不可没,他们此前就开展过应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肝癌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癌栓的情况,本次也是由影像科团队从我科收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提取了约10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对仑伐替尼+PD-1抑制剂的疗效进行预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们希望能够以此筛查出对肝癌系统性治疗相对敏感的人群,未来也计划用这一方法预测双抗体治疗,或是接受系统性治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局部治疗的肝癌患者,评估哪一种治疗更合适。不过未来的多中心研究还存在一定困难,例如使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将各中心的检查片子统一化,寻找患者特征的共性,就需要开展大量工作,但有了大样本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法就可以得到应用,对治疗决策起到辅佐作用。
专家简介
孙惠川教授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候任主委,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秘书
上海市肿瘤靶分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