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Gallen乳腺癌大会即将开幕,江泽飞教授带你预览会议亮点
第18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3)将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15~18日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乳腺癌专家将在本次大会上讨论最前沿、最具争议的早期乳腺癌诊治话题,形成每两年一更新的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18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3)将于当地时间2023年3月15~18日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乳腺癌专家将在本次大会上讨论最前沿、最具争议的早期乳腺癌诊治话题,形成每两年一更新的St.Gallen早期乳腺癌国际专家共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专家将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担任大会主持,和全球顶级专家交流讨论。在SGBCC大会到来之际,《肿瘤瞭望》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分享他作为St.Gallen共识投票专家,以及作为专场会议主席的感想,分享本次SGBCC大会值得期待的精彩内容。
《肿瘤瞭望》:在即将举行的2023年SGBCC大会上,您将以中国专家的身份参与大会讨论、共识投票。您对本次大会有怎样的期待?
江泽飞教授:这些年来,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中国专家在St.Gallen大会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从2019年我们几位中国专家参加了讨论,到2021年因为疫情只能在线上讨论,由于时差的原因,我们当时参加讨论已经是凌晨一点,大家无法面对面地交流讨论,难免有些遗憾。随着全球交流放开,我们有机会线下参加学术交流。
今年的SGBCC会议设置有很多特色,除了学术进展报告,也有专题的讨论和辩论环节。有幸的是,我们几位中国专家代表,不仅会参加最后的共识投票环节,还会参加专家见面会。我们还将主持不同的大会专题讨论,和全球专家讨论,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经验。十几年前,我参加SGBCC大会时基本上只是在听,而今天我们已经有四位中国学者走在主席台上,作为会议主持,这表明中国乳腺癌专家的学术水平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除了在SGBCC这样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以外,我们邀请国际专家参与到国内的学术会议中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2023年年会即将在4月份举行,SGBCC主席也将亲临北京会场,与我们共同主持会议。中方专家和国际专家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请国际专家介绍2023年St.Gallen大会最新进展,与中国乳腺癌同道一起讨论St.Gallen共识对中国临床实践的影响。
我们非常期待SGBCC这样一个两年一次的国际盛会,也期待在美丽的维也纳和大家相见,更期待能够带去更多的中国声音,以及带回更多的国际前沿进展。
▲维也纳多瑙河畔(图源:网络)
《肿瘤瞭望》:您已经多次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参与到St.Gallen的国际研讨。在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您能感受到哪些国内外乳腺癌诊疗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
江泽飞教授:正如前所述,我们最早参加St.Gallen大会,的确是听得多、说得少。然而,今年的大会,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专家学术地位的提升。这次St.Gallen大会,更多的是讨论和参与,减少了继续教育报告的时间和人数。我认为主要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对学术信息的掌握更多、更快,因此可以减少一些继续教育的学术发言,留出更多时间来讨论和交流。例如,我主持的环节中,将讨论三阴性乳腺癌的最佳治疗策略,徐兵河院士将作为亚太地区的代表,与南美、非洲等其他各大地区的专家,分享全球不同区域的乳腺癌诊疗情况,邵志敏教授会主持乳腺癌腋窝处理的共识和争议讨论。
2011年,我第一次登上SGBCC主席台发言时曾说过,在乳腺癌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既要以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Base)为指导,也要考虑地区经济的差异(Economic Base)等。我们在与国外专家讨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辅助靶向治疗时发现,T-DM1和帕妥珠单抗在美国价格差别不大,美国医生倾向于选择T-DM1;而T-DM1当时在国内还没有进医保,帕妥珠单抗已经进医保,所以中国医生倾向于选择曲妥株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此外,一些美国的产品在欧洲不见得可及,欧洲的产品也可能在美国也没有准入。所以,在讨论国际诊疗共识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种地区的差异。
三年以来,新冠疫情阻断了我们面对面的学术交流。我们特别期待学术界能够继续保持友好的往来,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诊疗理念。随着疫情逐步放开,CSCO理事会也会组织中国专家走出去,到ASCO、ESMO等国际舞台上分享交流,也会邀请国际专家来参加我们CSCO学术会议。我们会将学术交流做得更好,让世界听见中国、看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