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大会“会前会 - 东亚地区胃癌专家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日韩三国的胃癌领袖就胃癌诊疗过程中的热点话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我们有幸邀请到论坛的引导发言专家,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Kyo Young Song教授就论坛的三个热点话题进行浅述。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胃癌中心放疗在中日韩三国的差异
“中日韩”三国论坛是本届胃癌大会非常新颖而有趣的一个环节。胃癌是一种亚洲高发的肿瘤,中日韩三国在胃癌的治疗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本次三国论坛上,我们同另外两国胃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胃癌学中的重要议题展开剧烈的讨论,我们还重点关注了三国之间在胃癌治疗过程中的差异。举一个例子,中心放疗在三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日本,很多医院都可以做中心放疗,包括一些小医院;而在韩国大部分胃癌的治疗都集中在大型医院,所谓的中心放疗在韩国非常普遍;中国的情形则位于两者之间。从总体上来讲,韩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虽然中心放疗也存在一些问题,然而它对于提高胃癌的手术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本届大会上,中心放疗被作为第一个议题进行探讨。
胃癌外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
年轻医生肩负着胃癌外科的未来,因此胃外科医生的教育与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外科医生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外科技术,才能保证胃癌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而这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体系。然而,现阶段很多外科医生都正在经历从开腹手术刀微创手术的转变,因此关于胃癌外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变得有些复杂化。在今天的三国论坛上,我们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必不可少,将来我们还要就这一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胃癌术后胰瘘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胰瘘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指手术胰液的泄露,临床常见于胰腺切除术后。但某些情况下,其他的手术也可以观察到胰瘘的发生,尤其是在胃癌患者的胃切除术中。主要原因是在胃大部切除术中,我们常常会压迫胰腺且有时候会做胰上淋巴结清扫。在胃切除过程中,有时候会伤害到胰腺囊甚至胰腺导管,从而引起胰瘘。如果患者出现胰瘘,常常表现为发烧、疼痛或腹腔脓肿,如果胰脓肿进一步加剧则可引起出血。这种情况下,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当胃癌患者术后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时,我们需要考虑胰瘘的可能性。面对这类患者,必须采取合理的诊疗措施。首要任务就是要怀疑胰瘘的可能诊断,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进行腹腔脓肿排放,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腹腔灌洗,有时还需要造影或再次手术。胰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的致死率很高,应谨慎处理。幸运的是在微创手术领域,胰瘘的发生率正日益减少,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但即使如此,考虑到临床实际的复杂性,我们应注意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风险,尤其是在范围广、创伤较大的手术或开腹手术中。